

高密度PCB板是由絕緣材料輔以導體布線形成的結構元件。 通過導線連接可以形成電信號和功能。 因此,高密度PCB是提供元器件連接的平臺,用于承載被連接部件的基礎。
1、高密度PCB板開發流程
因為印制電路板不是一般的終端產品,所以在名稱上的定義略有混淆,例如:個人電腦主板,稱為主機板而不是直接稱為電路板,雖然電路板中有 主機板又不一樣,所以業界評價兩者相關時卻不能說一樣。 又如:由于電路板上裝有集成電路零件,所以新聞媒體稱之為IC板,但本質上并不等同于印刷電路板。 隨著電子產品向多功能化、復雜化方向發展,集成電路元器件的接觸距離縮短,信號傳輸速度相對提高,隨之而來的是連線數量的增加和局部配線長度的縮短 點。 這些都需要應用高密度線路配置和微孔技術來實現。 單雙面板基本很難實現布線和鍵合,所以circuit board會走向Multilayer。 此外,由于信號線的不斷增加,更多的電源層和接地層成為設計的必要手段,這使得多層印制電路板更加普遍。
2、高密度PCB板的優點
對于高速信號的電氣要求,電路板必須提供具有交流特性的阻抗控制、高頻傳輸能力和減少不必要的輻射(EMI)。 對于帶狀線和微帶線結構,多級設計成為必要。 為了減少信號傳輸中的質量問題,采用了低介電系數和低衰減率的絕緣材料。 為了配合電子元器件的小型化、陣列化,電路板的密度不斷提高以滿足需求。 BGA(Ball Grid Array)、CSP(chip Scale Package)、DCA(Direct Chip Attachment)等多組元器件組裝,更將印制電路板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密度境界。 其中孔徑小于150um的孔在業界稱為Microvia,利用這種微孔幾何技術制作電路可以提高組裝效率、空間利用率等,同時用于電子產品的小型化 產品也有它的必要性。 對于這種結構的電路板產品,業界有多種不同的名稱來稱呼這種電路板。 例如,歐美公司習慣稱這類產品為SBU(Sequence Build Up Process),一般譯為“順序加層法”,因為他們制作的程序是按順序構建的。 至于日本廠商,因為這些產品的孔結構比之前的要小很多,所以這些產品的生產工藝被稱為MVP(Micro Via Process),一般譯為“微孔工藝”。 有人因為傳統的Multilayer board被稱為MLB(Multilayer board),所以這種電路板被稱為BUM(Build Up Multilayer Board),一般譯為“分層多層板”。
3、高密度PCB名稱
為了避免混淆,美國IPC電路板協會提議將此類產品稱為High Density Intrerconnection Technology(HDI)的通用名稱,直譯為High Density connection Technology。 但是,這并不能體現出板材的特性,所以大多數電路板廠商都將此類產品稱為HDI板或中文全稱為“高密度互連技術”。 但也有人因為說話不流暢的問題,將這類產品稱為“高密度線路板”或HDI板。
4、高密度PCB板的設計挑戰
隨著信息產品的體積要求越來越高,尤其是移動設備產品向著不斷小型化的方向發展,比如目前火熱的Ultra Book產品,甚至是新型的可穿戴智能設備,都必須采用HDI高密度互連技術來制作 載板,進一步減小了終端設計的尺寸。 高密度互連(HDI)是指高密度互連技術,它是印刷電路板(PCB)使用的技術之一。 HDI主要是采用微埋盲孔技術來制作,特點是可以讓印刷電路板在電子電路中的配線密度更高,而且功率密度更高,也讓HDI制作出來的印刷電路板無法用一般的方式鉆成孔 、HDI必須采用機械鉆孔工藝,機械鉆孔的方法比較多,其中“激光成孔”主要是HDI高密度互連技術的搭配成孔方案。 HDI印刷電路板廣泛應用于手機、超薄筆記本電腦、平板電腦、數碼相機、汽車電子、數碼相機……等電子產品中,HDI技術已被用于減少主板設計,減少的好處是 可觀的是,不僅終端產品設計可以為電池留出更多的空間,或者更多的附加功能元件,產品的成本也可以因為HDI的導入而相對降低。 HDI早期是在中高價位的手機上使用,現在幾乎普及到所有使用HDI技術的移動設備的早期,主要是功能機和智能手機。 此類產品占HDI高密度電路板用量的一半以上,而Any-layer HDI(Any layer高密度連接板)是高階HDI的制造工藝。 與一般HDI線路板最大的區別在于,大部分HDI是通過機鉆在PCB上進行鉆孔工藝,對于板材之間的層,Any-layer HDI采用“激光”鉆孔將每一層打通 的互連設計。 例如Any-Layer HDI的生產方式,一般可以將PCB的體積減少40%左右。 目前,Any-Layer HDI已經在蘋果iPhone 4中得到應用。
然后
聯系
電話熱線
13410863085Q Q
微信
- 郵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