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微波電路PCB設計——駐波和駐波系數
1. 駐波概念
當PCB傳輸線端子的負載短路時,ZL=0,使得入射波和反射波的電壓幅值相等但相位相反(相位差π),使得電壓波 終端的全部相互抵消并變為零。
末相移后形成的反射波從右向左移動。 沿著PCB傳輸線,兩者相加,形成另一種波分布形式,即駐波。
當PCB傳輸線上形成駐波時,能量不再沿線路傳輸,仿佛“駐扎”在PCB傳輸線上(對應行波狀態)。 余弦電壓波的駐波表達式可推導如下:
u=Um(t) Sin β 其中 Um (t)=2Um Sin ω t
可以看出,電壓沿PCB傳輸線按簡諧波規律分布,其幅值Um(t)隨時間變化,而節點(電壓或電流始終為零的點)的分布規律 )和腹側點(最大值點)不隨時間變化,從而形成周期性脈動簡諧波。
還可以看出,電流駐波具有相同的分布規律,只是節點(或腹部)位移了1/4波長,并且它們與短路之間的距離是1/4波長的整數倍 。
2. 駐波系數S(又稱電壓駐波比)
實際上,上述純駐波并不存在。 由于PCB傳輸線的損耗,駐波總是小于行波,即兩者同時出現。 即使負載完全匹配,PCB 傳輸線的實際不對稱性(幾何尺寸)也會導致能量部分反射,從而產生駐波。 也就是說,實際上,駐波是疊加在行波上的非純駐波。
純駐波是指入射波A的振幅等于反射波B的振幅,即反射系數Г=1(注:Г復模),非純駐波是指B<A,Г< 1。為了綜合測量實際PCB傳輸線上存在的各種駐波狀態,通常采用電壓駐波系數-S參數來測量。
參數S表示PCB傳輸線駐波腹點電壓Umax與節點電壓Umin的比值,即S=Umax/Umin
可以證明Umax=A+B; Umin=A-B
則S=(1+Г)/(1-Г)
其中Г=A/B為反射系數模,則有Г=(S-1)/(S+1),因為Г=0~1,所以S參數為等于或大于1的正數。
可見,當負載完全匹配時,Г= 0,S=1。
由上可見,駐波系數S可以充分表征高頻信號(特別是微波信號)傳輸的工作狀態。 在微波電路中,一般情況下S=1.05-3。
當表征某些具有集總參數特性的元件時,有時S參數也稱為耗散或散射系數。 無論是耗散還是散射,直接因素都是駐波。 因此,用VSWR來表征元件的S參數是最合適的——因為VSWR可以幫助理解一些電路中的微觀概念,并結合其進出PCB傳輸線來測量其特性。
綜上所述,微波電路PCB設計原則如下:
駐波是實際電路不穩定或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根本原因之一。 設計時應充分保證S參數盡可能接近1,即S參數越小越好(通常S=1.05-3)。
在實際應用中,測量駐波系數比測量反射系數簡單得多。 因此,測量技術中一般只采用駐波系數。
較長的地線或架空線(包括PCB設計或加工造成的微小毛刺等各種形式)會形成較強的駐波,從而形成輻射干擾。
過多的反射波會干擾信號源(包括信號處理鏈路的相關“源”)。
駐波會干擾信號的正常傳輸,降低信噪比。
S 參數的值取決于反射系數,即取決于PCB 和負載端的傳輸線特性。 因此,在PCB設計時,不僅要考慮走線特性,還要充分考慮各信號走線的傳輸端負載的匹配設計。 這是保證電路質量的基礎。
不要孤立地研究元件的S 參數。 必須結合其輸入輸出信號傳輸接線進行綜合測量,即結合具體元件組合的網絡進行考察。 電路板組裝、電路板設計、電路板加工廠家講解微波電路PCB設計——駐波和駐波系數。
然后
聯系
電話熱線
13410863085Q Q
微信
- 郵箱